「你越渴望某樣事物,越難真正獲得它」這句話看似矛盾,卻蘊含深刻的智慧。這個概念源自哲學家 Alan Watts 的「The Backwards Law」(反向定律)反向定律指出,當你過度追求某樣東西時,反而會適得其反,讓目標變得更加遙不可及。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屢見不鮮,無論是追求成功、幸福還是愛情,過度的渴望往往成為達成目標的障礙。
渴望與反效果的循環
為什麼過度渴望會讓人失敗?原因在於,強烈的欲望會帶來焦慮、緊張和壓力,進而影響你的表現。例如,當你極度渴望成功時,害怕失敗的心理可能讓你在關鍵時刻失常。同樣地,在人際關係中,如果你過於渴望被愛,可能會顯得急切或依賴,這會讓對方感到壓力,反而疏遠你。這種「越追越遠」的循環就像一個陷阱,你越用力抓住,目標就越難實現。
這個概念與老子的「無為而治」有異曲同工之妙。《道德經》第四十八章老子說: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,無為而無不為。」意思是,當你不強求、不執著時,反而能自然達成目標。在現代社會,我們常被鼓勵追求更多、更好、更快,但過度的努力有時卻適得其反。
追求幸福的陷阱
以幸福為例,許多人認為幸福來自於外在成就,比如財富、地位或完美的伴侶。然而,當他們達成這些目標時,卻發現幸福並未隨之而來。
在我看來這是因為幸福不是一個可以直接追求的東西,而是一種內在狀態。過度追求外在目標反而會讓人陷入焦慮和不滿足,讓幸福更難觸及。心理學研究也支持這一點:過度焦慮會影響表現,例如考試時太緊張可能導致忘記知識,工作中太擔心失敗反而增加錯誤。
故事
豹突擊隊訓練中有一部分稱為“防溺水”,他們會將你的雙手綁在身後,將你的雙腳綁在一起,然後把你扔進一個 9 英尺深的水池中。
你的任務是生存五分鐘。
就像海豹突擊隊的大部分訓練一樣,絕大多數嘗試防溺水的學員都失敗了。當被丟進水裡時,許多魚都會驚慌失措,尖叫著要求被救出來。有些人掙扎著,直到滑入水下,失去知覺,必須被打撈上來並進行心肺復甦術。多年來,甚至有多名學員在演習中犧牲。
但有些人成功了。他們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了解到兩個違反直覺的教訓。
防溺水的第一課是自相矛盾的:你越是掙扎將頭保持在水面上,你就越有可能沉下去。
由於手臂和腿被綁住,你不可能在水面上維持整整五分鐘。更糟的是,你用盡全力保持身體漂浮只會讓你下沉得更快。防止溺水的訣竅就是讓自己沉到泳池底部。從那裡,你輕輕地將自己從泳池底部推開,並讓動力將你帶回水面。到達那裡後,您可以快速呼吸一下空氣,然後重新開始整個過程。
奇怪的是,溺水身亡並不需要超人的力量或耐力。它甚至不需要你會游泳。相反,它需要不會游泳的能力。你不應該抵抗那些通常會殺死你的物理現象,而應該向它們屈服,並利用它們來拯救你自己的生命。
防溺水的第二個教訓更明顯,但也很矛盾:你越是恐慌,消耗的氧氣就越多,你失去意識並溺水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以一種病態而扭曲的方式,這種運動讓你的生存本能對你不利:你呼吸的慾望越強烈,你就越無法呼吸。你的求生意志越強烈,你死亡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防溺水不僅是身體意志的考驗,更是對每個學員在極度危險情況下情緒自我控制能力的考驗。他能控制自己的衝動嗎?面對可能的死亡,他能放鬆嗎?他是否願意為了更高的價值或目標而冒著生命危險?
這些技能比任何學員的游泳能力都重要得多。它們比他的韌性、他的身體素質或他的野心更重要。這些比他有多聰明、上過什麼學校、或穿著挺括的義大利西裝有多帥氣都更重要。
如何打破這個循環?
那麼,該如何應對這種反效果呢?我認為只能接受現狀,放下對結果的執著。當你不再強求時,反而能更輕鬆地達成目標。例如,想減肥時,與其每天盯著體重計,不如專注於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,享受過程,最終自然瘦下來。在愛情中,與其急於尋找伴侶,不如提升自己的魅力和自信,當你變得更有吸引力時,愛情自然會來。
但還有另一條曲線,一條你可能從未見過或聽過的曲線。
倒置的曲線是奇怪的「暮光之城」曲線,其中努力和回報具有負相關性 - 也就是說,你做某事付出的努力越多,你越有可能失敗。
防溺水是一條倒置的曲線。你浮出水面付出的努力越大,你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。同樣地,你越想呼吸,就越有可能被一堆含氯的尿水嗆到。
但我知道你在想,「那又怎樣,馬克?我通常喝了太多的椰林飄香,甚至找不到游泳池的深水區,更不用說綁住我的手臂和腿並試圖在裡面生存了。
誰在乎倒曲線?
確實,生活中很少有事物以倒置的曲線運作。但確實要做的幾件事卻極為重要。事實上,我認為人生中最重要的經驗和目標都存在於一條倒置的曲線上。
當行動無需動腦且簡單時,努力和回報之間存在線性關係。當行動複雜且多變量時,努力和回報之間存在著收益遞減的關係。
但當行為變成純粹心理作用(一種只存在於我們自身意識中的體驗)時,努力和回報之間的關係就會顛倒。
追求幸福只會讓你離幸福越來越遠。試圖更好地控制情緒只能使我們遠離它。對更大自由的渴望常常使我們感到陷入困境。被愛和被接納的需要阻礙了我們愛自己、被接納自己。
阿道司‧赫胥黎曾經寫道:「我們越是盡力去做某件事,就越不可能成功。只有那些掌握了做與不做、放鬆與活動相結合的矛盾藝術的人才能獲得熟練和成果。